人該如何能趨吉避凶
	茅山宗壇李貢銘
	這是生命中一項「古今通用」的大問題。
趨吉避凶的核心,就是在於「提前洞察 → 主動調整 → 積極行善 → 迴避風險」。
我們大概能從儒、道、佛、命理、現實策略五個角度,歸納出一條清晰路徑:
	
	一、儒家觀點 —— 正心修身以立命
	- 
		心正則吉:誠意、正心、修身,能避掉多數人際與官非之禍。
	
- 
		積德修福:仁義待人,廣結善緣,「厚德載物」,能換來貴人相助。
	
- 
		君子慎獨:在暗處也能自律,避免貪心與僥倖心理,從源頭避凶。
	
	
	二、道家觀點 —— 順天應道以保身
	- 
		觀天時,應地利:審勢而動,避開逆天之事(如明知危險還強行)。
	
- 
		養生保命:修氣養神,氣血調和,不因身體失衡而遭災。
	
- 
		符籙科儀:必要時可用「祈福、鎮煞、安宅」等法門來化煞轉運。
	
	
	三、佛家觀點 —— 因果自守以化厄
	- 
		因果報應:造善因得善果,造惡因必有惡報。
	
- 
		修忍與悲:逆境時以忍辱與慈悲化解衝突,不讓小惡釀成大禍。
	
- 
		誦經持咒:如《大悲咒》《心經》,能安心定神,也是一種能量場轉換。
	
	
	四、命理技術 —— 預測與調整
	- 
		八字流年:知自己哪一年易有「破財」「血光」「官非」,提前做好防範。
	
- 
		風水布局:調整居家、工作環境,避開不良氣場(煞氣),迎接正氣(生旺氣)。
	
- 
		擇日行事:重大決策(結婚、開業、出行、簽約)選良辰吉日,能減少阻力。
	
	
	五、現實策略 —— 智慧避險
	- 
		風險管理:金錢上分散投資,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。
	
- 
		人際選擇:徹底遠離投機取巧、小人朋友,多與正直善良之人同行。
	
- 
		健康規劃:定期檢查、合理飲食,防病於未然。
	
- 
		學習成長:不斷提升眼界,避免因無知而做出錯誤選擇。
	
	
	總結
	「趨吉避凶」不是單一技巧,而是內修德行、外審時勢、知命調整、行事謹慎的綜合結果。
	- 
		修心養德 → 吉祥自來
	
- 
		審時度勢 → 避險自保
	
- 
		知命行運 → 取長避短
	
	古人說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
所以,最根本的秘訣就是:以善為本,以智為輔,以命為參考,以行動為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