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靜坐盤腿120分鐘與氣行周身
茅山宗壇李貢銘
初學者在練習靜坐時,難免得以經歷一段漫長雙腿麻漲痛及瘀血的反應,這個生理現象究竟怎麼回事,對身體會不會造成傷害?早期不少傳言說某些修行人,最後兩條腿癱瘓廢掉,都是靜坐造成嚴重的傷害,這對修行來說是屬於實修範圍,到底練習靜坐會不會導致廢掉雙腿?
平常也常聽說某些學習靜坐的人,最後都坐到骨盆脫節及坐骨錯位,或兩腿神經麻痺無力且廢掉了!所以初學者在靜坐時出現兩腿發麻漲痛時,即刻就把盤腿給放掉,唯恐採取靜坐姿勢後,導致傷害雙腿的情況。實際上靜坐姿勢真有害身體嗎?靜坐該不該雙盤腿而修,為此!某部分宗教練習者,時常勸人修行以修心靜坐即可,根本就不需要要求雙盤而坐,行住坐臥都能修心,何必執著在雙盤之上!認為這是一種法執,嚴苛孽待身體的苦修行為是錯誤的,這樣的修持觀念對不對?
修行從身心起修,概分為修持「性命」兩者,盤腿是修命屬於肉體上的鍛鍊,但禪宗修心性則放棄讀書與談論色身的變化,視此肉身生命有限為臭皮囊,難道修心性時,就能不受色身覺知障礙左右嗎?從修性見得自性中如何突破色身的障礙,真成就者能身心如ㄧ修證空性圓滿,蓋是不因色身覺知生起而有知障,故可不為此幻化假象作解。還有宗派認為修煉色身障礙視之為深奧的秘訣,能使色身強化到某種超越物質的境界,甚至能達到死後肉身不壞的情況,稱之為金剛不壞身,秘訣是不隨意對外傳授及講解。肉身佛,是指高僧大德成就者在死亡後,在沒有外力的影響下,遺體不會自然地腐化,而是呈現木乃伊化,或不作任何變化就像人生前的模樣,甚至會呈現金光色,被稱作紫磨金身,此是佛、菩薩、阿羅漢聖人的境界。惠能是中國佛教歷史上第一個肉身不腐的高僧,被稱為「肉身菩薩」。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肉身菩薩,近代以前除了六祖惠能,還有石頭希遷、九華山金喬覺、海玉法師、無瑕和尚、憨山德清禪師等等,近代則有慈航法師、月溪法師等等。而日本山形縣及新潟縣不少寺廟中都有被供奉的肉身菩薩。
我在探究盤腿生理的問題時,發現一個與之相關的現代醫學網站:「為什麼神經會被壓迫? (by 李冠頡物理治療師)」內容白話敘述有關神經壓迫的症狀與引起的生理現象,這是很值得咱們修行人了解的醫學理念。依據網站刊登的內容,我就以我個人經驗來做內容的修改與解讀,讀者若要閱讀原來的文章,請自行上網查詢之。
各種神經壓迫造成的手麻,例如頸椎壓迫、正中神經壓迫(腕隧道症候群),但是你會不會很好奇,為什麼神經會被壓迫?
如果你有手麻、腳麻、無力等問題,請你一定要好好看這篇!
神經的構造
在講神經壓迫之前,我們要先知道神經長什麼樣子,才會知道為何被壓迫之後會有那些刺麻與無力的症狀。
神經從你的大腦出發蔓延全身,神經其實也是一捆一捆、一圈一圈包起來的組織。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是柔軟、有彈性的、可滑動的網路線。(如果你是只知道 Wifi 的年輕朋友那就當我沒說)
基本上神經有三層膜包住,分別是神經外膜、神經周膜、神經內膜。我們由內而外做簡單講解:
神經內膜包覆一根或一捆軸突,軸突就是神經細胞的凸起,是神經訊號主要的傳遞通道。
神經周膜則包住一捆神經內膜束,周膜有很好的抗拉特性,避免神經被拉斷,內層的周膜會形成血神經障壁,為神經訊號傳導提供一個良好不被干擾的環境。
神經外膜的作用是分散神經所受到的壓力,保護神經避免受到壓迫。
神經壓迫與缺血
神經細胞是柔軟有彈性的,而且抗拉也抗壓,所以你才不會因為身體活動拉扯而斷訊,所以其實神經被東西壓迫到並不會有「立即」的影響,意思是如果你看到 MRI 脊椎有碰觸到脊神經,也不代表你就一定會有症狀。
神經細胞如同其他細胞一樣是需要血液供應養分的,事實上神經系統是非常需要血液的系統,周邊神經只佔身體質量的2%,卻耗掉20%的氧氣,他非常需要血液,簡直就是吸血鬼 (誤)。
為了供應氧氣,血管也必須從外面通過神經外膜、神經周膜、神經內膜來抵達神經細胞。假設今天因為某個原因讓神經細胞缺血了,缺血會讓剛剛提到神經外面的三層膜變緊繃,三層膜變緊繃就更不利血液傳送進來,血液更進不來他就越緊繃,惡性循環。
這種壞狀況我們稱作神經張力過高。可能會有痛、麻的感覺。假如長期壓迫缺血的話,神經就會壞死GG。
那什麼狀況會造成神經張力過高呢?
常見的原因是因為外力壓迫到神經,阻礙血液循環。例如骨頭夾到神經、骨刺壓到神經、椎間盤突出、軟組織發炎腫脹壓迫到神經等等。
另一個常見原因是神經可動性降低,什麼意思呢?
我們全身的神經是一個相連、連續的系統,這樣才能完整的互相傳遞訊息,不會說你的左手自己在那邊單機不受大腦控制。因次如同剛剛所說,神經必須要有彈性且可以滑動,才能適應身體的各種姿勢與活動。
	
如果無法適應各種姿勢活動的話神經就會被拉扯到,會非常痛,像是被電到一樣,或是覺得酸、軟、無力。
那為什麼神經會被拉扯到,常見的原因有組織沾黏、骨頭間縫隙變小、神經過度緊繃無法順利滑動等等。
常見神經壓迫病症
好的,講完了神經壓迫的原理與機制後,我們來談談哪些是常見的神經壓迫問題:
1, 坐骨神經痛
鼎鼎有名的坐骨神經痛會讓你腿麻、刺痛、力氣變弱、肌肉萎縮,可能會有間歇性跛行的問題。
常見原因之一是梨狀肌無力或過度緊繃壓迫到坐骨神經,因為坐骨神經會從梨狀肌下面穿出來,太緊繃的話會夾到神經,太無力會無法給予足夠的支撐。其他常見壓迫坐骨神經的原因還有椎間盤突出、椎孔狹窄之類的問題。
很多時候你腳麻去不專業或非政府認可的單位做治療,他們說你坐骨神經痛,但有可能是腰椎部分神經受到壓迫,但症狀出現在小腿或腳,嚴格上不能說坐骨神經痛。感謝很多廣告亂教,我們才能寫更多東西衝字數XD(?)
梨狀肌位置 (gif來源) (CC BY SA 2.1 JP 授權)
2, 腕隧道症候群
因為正中神經通過手腕中間的腕隧道時被壓迫了,造成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麻。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會過度使用手腕的人,例如家庭主婦、職業電競選手、廚師等等。
3, 肘隧道症候群
前臂尺側、內側發麻,可能一路麻到手腕,但不會麻到手指。主要原因是手肘的尺神經被壓迫到,尺神經可能被壓迫的位置,由肘關節以上 10 公分至以下 5 公分都有可能,最常見的位置是在當尺神經通過肱骨內上踝後面的肘隧道。
肘隧道症候群我們未來會專文細說。
4, 胸闊出口症候群
這是一個很常見造成手麻的症候群,常見原因是斜角肌或是胸小肌太緊繃,把通過的神經夾住了,或是被第一節肋骨卡住了神經與血管。
推薦一篇寫得不錯的胸闊出口症候群介紹文章 (點此連結)。
所以如果有神經壓迫問題造成麻痛,可以找誰幫助我?
神經內外科醫師和復健科醫師可能會使用藥物、注射的方式來解決神經壓迫的問題,再加上常見的健保物理治療,而神經外科會比較傾向開刀。自費的物理治療師則會先想辦法解除壓迫,例如肌肉張力問題,再用神經鬆動術來改善張力與沾黏問題,最後再介入運動治療來避免復發。
以上摘錄於https://blog.easepain.tw/lee-andy-physical-therapy/nerve-compression/網站
在此全文轉載的原意,主要讓讀者更為了解,只要你罹患類似神經壓迫的病症,現代醫療的治療觀念與方法,大致上是以此作為準則。
在了解過西醫學對神經系統的解說之後,你對練習靜坐是否還有信心?我想多數人還是會認為靜坐太危險了,因為每個人在練習之後雙腿沒有不壓迫神經及出現類似疾病的症狀,萬一出現生命危險怎麼辦?
初稿擬定後,有弟子提問:在教學時期,發現學員的盤腿障礙,就是在腰部以下有神經緊繃的現象,因為不懂得放鬆那個部位,所以盤腿障礙就顯得更大了。
身體的力量來自於血氣,包括神經系統中也發現血液含氧量的問題,神經受壓迫之後神經傳導極度消耗氧氣,就會出現種種色身不適的情況,而這些障礙都是源自於「血氣」虛虧不足的緣故。
身體的血氣分別流通周身,但大部分的血管中的血液是不足,尤其是支末微細血管的血量是極少的,所以在修持練氣時,特別講究「氣足」,中醫學認為氣能生血,腰部以下屬於下行氣的範圍,修持時必須先行排除體內的濕氣,在人體內濕氣與雨水一樣是往下流,而且容易停留在各個關節中,日久就有傷害肌肉筋骨的疾病,稱為風濕病,對少有運動者更加嚴重。練氣的基礎就在丹田聚氣,氣行能使身體流動生熱,血足能柔軟筋骨,現代醫學研究說血液中含氧量足夠,新陳代謝率就會提高,凝聚氣息時,初期會有丹田發熱的現象,氣量足夠就能運行周遭的肌肉與活化神經系統,哪裡充足就能通到哪裡,這時候盤腿的酸麻就能逐漸減輕,這是神經自動傳達的緣故,隨著修氣的程度而能延長盤腿的時間,偶發局部酸麻僅是短暫的發作,雖有似無,稍微搖動身體即可化解之。
人誕生後,嬰兒時期的運動,就靠兩條腿踢踢的活動;學會走路之後,就開始蹦蹦跳跳地跑得不停,兩條腿的活動力,代表著生命力活躍的現象。依據內經的敘述,男女性別五臟氣有不同的成熟與衰退,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心智生活的差異,腰部以下開始退化,兩條腿的活動力也會減弱,這也代表著體內氣脈的虛實狀態。氣脈的虛實,代表著生命力的強弱,從身體機能的運動上能看得出來,反過來也能從身體機能退化中觀察出氣脈的虧損程度。所以在盤腿時,從兩條腿的通暢程度,同樣也能了解身體氣脈虛實的概略狀況。古代道家就極為重視兩條腿,譬如「踵息」一語出《莊子·大宗師》,原文「古之真人,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。真人之息以踵,眾人之息以喉」。密宗曼陀羅的圖騰中在膝蓋處畫著一隻烏龜,就是定義為長壽。因此足見從膝蓋至腫之氣息為身體健康的根本條件。
	
佛教密宗談論氣脈與中醫說七經八脈的氣脈各有論證,兩者的論述各有其理與修持法要,箇中的奧妙與差異,唯有實證者能夠明白氣脈的存在。氣脈從現代醫學的儀器上看不到,氣脈不是經絡或神經系統,古人說氣脈細如髮絲的百或千分之一,欲求了解氣脈者,得以依法修行印證,漸次的修復氣脈中的真炁,等待氣脈充足時,除能看得見生命力的活躍性,還能察見氣脈存在的事實。密宗三脈七輪,中脈是生命力的主脈,左右兩脈亦主血氣通於兩腿。道家說奇經八脈是為真炁之道,箇中隱藏在十二經內配合運行,視任督脈為生命陽炁主脈,其它有四條脈道是陰陽維蹻脈通於兩腿。密宗有四部醫典與中醫經絡穴道,個別有其氣脈詳細的經絡症狀論述與指導。
這裡還得特別提醒學者,不能將盤腿當作是拉筋而已,以為克服雙腿是在練習腿功,雙腿血氣流行暢通是修復健康的緣故,這僅是初期的效益。修持過程身心出現的現象,多數是屬於氣脈耗竭與修復的生理緣故,其他派別對此身心各有不同的說法,若是以天台宗或道教的言論,心裡則有心魔變化出的種種幻象,生理則稱其病障為身業。學者當知,虔誠信奉修持氣脈後出現的身心變化,絕對是屬於善業報應的現象,建議要向善知識求解真義,切勿任意迷惑妄解而耽誤正途。
身體肌肉神經與血液之間的融合,血氣與器官的交流需要時間來完成,性急或強行壓迫是行不通,還要漸次修煉至炁入骨髓,否則延伸在骨節周遭的神經血管無法疏通,那麼到達某種時間及程度時,仍然會有痛入骨頭的情況,那種痛的反應非常人所能忍的。肌肉神經的痠脹麻熱癢的生理反應,與其痛入骨頭後神經反射出來的不同,大致近似牙痛時的痛感,甚至有拉扯更為深層的神經痛觸。學者當知、練氣能入骨髓是練氣最難且最高的境界。
由此可知,身體筋骨繃緊與肌肉僵硬的緣故,在於血氣虧損不足,神經傳導中止而有麻痛感。鬆解身體的僵硬方法,重點技巧在屏除雜念、心性平和,然後方能令心神引導氣行,修持氣脈中血氣充裕,氣脈要通,得以令氣入脈,漸漸能使心氣合一,就能具有柔軟身體筋絡僵硬的狀況。在氣息入脈後,逐次的打開身體的脈絡及修復五臟的健康,注意修氣不可能幾天就能將周身氣脈全都打開。故知、身心修行是要逐次驗證成果,身心出現的諸多感應,不要以為已有神通,身體反應的各種生理反應,若是無法因應而具有紓解的能耐,那就是心裡的妄想,並非實證的境界,當然就無法具有降伏的力量。
以下針對網路醫學的說法來與之修持上做解釋:
神經細胞是柔軟富有彈性,能抗拉與壓迫,所以採取盤腿姿勢時不會隨即造成神經壓迫兩腿不適的反應,壓迫感是隨著身體健康狀況緩慢出現的。血氣虧損者,神經細胞沒彈性,隨之整條系統都有僵硬的覺受。若是在雙腿稍微感到壓迫增加時,雖然搖動身體就能有紓解的情況,但隨著時間的增長,兩腿的神經持續性會有軟硬不同的變化。現代健康研究者發現:「人體有70%的血液集中在下半身,小腿就有如人體的幫浦,藉由肌肉收縮與幫浦作用,幫助下肢血液送回心臟,因此小腿被喻為「人體第二個心臟」。」 神經細胞需要血液供應養分,所以身體有虧損貧血或造血功能不佳者,在盤腿姿勢後,只要幾分鐘就有極大的壓迫感,甚至酸痛到無法忍受的程度,可見身體血液的養分不足者,想要在盤腿時持續太久是有難度的。貧血或血含氧量低者,在練習各類身體姿勢功法時,其承受神經消耗氧氣的程度是很差且極難忍受痠痛的反應。
每個人在盤腿後所能承受的時間,各有不同,除有性別及體型健康上的差異外,就是在於練習的觀念與方法。我本來就不贊成學習靜坐者,動不動就談論感應方面的事,因為靜坐本是一種追求身體健康的方法,古代醫學聖賢推崇最多的健康法門是靜坐,只要理念往健康方向走,就不需要去感應哪些身心錯亂的感應現象。練習靜坐若要結合信仰突破,那就得依師學藝,取得師門給予練習途徑與感應的解說。否則僅是身心理反應的理解,就得向醫學方面求助。
盤腿姿勢,有散盤、單盤、雙盤,我還是堅持要採取雙盤姿勢為準,依照以上生理醫學的基礎而論,盤腿時左右腳背壓在大腿內側,膝蓋是彎曲的,若是單盤姿勢者,可能造成一邊的壓迫,而身體血液流向出現單邊壓迫時,神經導向的傳導就會出現一邊通一邊阻,這樣長久坐下去,導致一側肌肉神經張力過高,局部的神經細胞缺氧,當然對於平靜心神的效果差,還可能造成身體姿勢變形,而造成姿勢不良而有神經壓迫的病況。
依據病理機制論述壓迫神經及阻礙血液循環,靜坐姿勢偏差也有可能造成血氣阻塞,但靜坐姿勢是可緩和調適的,所以不屬於直接壓迫導致神經的受傷。常人的生活與職場習性,就可能造成如病理說明:「骨頭夾到神經、骨刺壓到神經、椎間盤突出、軟組織發炎腫脹壓迫到神經等等。」靜坐姿勢是累積數千年的經驗,只是後學者無法完全理解而有錯誤的修習導致有害身體。
	
靜坐時出現的痠痛及緩解時間,與其身體神經細胞的修復刺激有關,若說是身體適應姿勢或訓練有素皆可,因為神經細胞的含氧量充足,使其靜坐姿勢能夠持續延長。但為何如此?以生理機制而論,靜坐在鍛鍊身心時,並不需要依賴藥物來對抗這個持久性,真正的道理在盤腿後將身體距離縮短,然後練習呼吸氣量與血液的融合度提升,自然身體肌肉及神經就能活躍起來,這也是為何靜坐時說有個丹田之氣海的緣故,丹田之處打開,表示身體機能開始運行順暢。
靜坐盤腿是強調利用一種身體姿勢練習,所以姿勢的對錯極為重要,包括行住臥等姿勢,身體休息姿勢放錯了,身體就可能導致有壓迫神經造成疾病的情況。身體進行各類型的運動,都需要找到一種正確的練習姿勢,而臟俯與肌肉器官的組織適能性與鍛鍊,都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適應,兩腿腿有神經、血管、骨節、軟組織等,適應期身心理的反應為何?不能不知所以然,都得仔細的觀察與調整,並非拼命的練習,不管對錯就是強行的壓迫自己去修,那就是盲修瞎煉,根本就不屬於健康的運動法則。
病理解說人在:「無法適應各種姿勢活動的話,神經就會被拉扯到,會非常痛,像是被電到一樣,或是覺得酸、軟、無力。」這個在練習靜坐姿勢及瑜伽時也同樣有可能發生,所以身體靜坐姿勢有誤,就無法經靜坐後感覺到兩腿有力,及在得靜後身體舒暢及精神飽滿的狀態。若有酸、軟、無力不用說,那就是方法姿勢有誤。
在練習靜坐時,出現身體可耐性極限時,身體的神經可動性就降低,長久下去就變成傷害,肢體就可能出現局部不受心力的指揮,如人中風後的症狀,系統性的損害就無法連結運作,想要恢復機能健康就得以物理治療來作輔助,但可能神經中斷後的修復機會就不高,尤其是在受傷後推延時間過長者,想要神經系統恢復完全確實有難度。
所以在練習靜坐期間,必須稍微要求自己漸次的增長時間,或許每一段時間就要延長十分鐘,但身體出現痠痛的壓迫感,可能會變成有驟大的肌肉緊張現象,只要放鬆不緊張,就不會造成傷害。練習隨著生理壓迫與緩解的長短,作為判斷是否可以延長練習時間。緩解速度越快,就表示可以增長練習的時間。
以上依據現有醫學對於神經治療與生理現象說談論的,那是現有能夠解說的大致範圍,但對此的研究解說,對修習靜坐及養生是否有絕對的益處?這是咱們需要深入探究的。對於靜坐練習與養生的效益,那也得提出相當的證明,不然就難以說服他人了。
學者當知盤不起腿,說你氣通了是自欺欺人!對於醫學來說長期盤坐不受傷是不可思議的,為何?因為神經壓迫還能通達健康且不造成肌肉神經的傷害,那就不是現有醫學能完全解釋的通。靜坐並非坐著等死,或為了逃避現實,坐著心思跑到哪裡去了?絕非玩弄意識、癡心妄想、異想紛飛或想著成仙?甚至在內心世界中找一處僻靜的地方隱藏自己?靜坐是鍛鍊身心的方法,使其身心融合一體,從練氣修復器官虧損,到達周身運行無阻,真正舒暢的健康程度。
以前各門各派有各自傳習的法門,大家都已經習之有年,但是否有所突破或對身心健康確實有益,這是最需要說清楚的,不然練習了幾十年也是白費心力!在現代醫學的論述中,僅針對神經系統的解說,對於練習靜坐者來說,還得了解「炁」的練習,呼吸是入門,必須參考道家呼吸法或密宗氣脈解說。呼吸的長短及粗細,由外入內,由上至下,由表入裏,長短、粗細、內外、上下、表裏都得通透順暢,或密宗修氣家說三脈、炁行上下、左右、局部、遍身等,都是練氣者能參考運用的概念。
盤腿上座應該要持續多久效果最佳?這是關乎氣行周身運行的計算法則,一呼一吸寸行有六,配合天道運行的速度,進入息氣後,運氣至周身一個循環該要多久時間,方能走透全身,達到休息及修復的效益,這是練氣達到周身效果的基本規則。所以在未能使其呼吸進入氣息的狀態下,根本就無法真的座上120分鐘,那是因為身體上有部位氣脈不通,就無法令人座上舒適的待上120分鐘。古德云:「坐破蒲團不用功,何時及第悟心空?直是一番齊著力,桃花三月看飛紅。」因此可知,修行必須知其所以然故能通於無礙,上座練習休息的時間,關係到身心血氣運動的效果。在練習靜坐時,欲獲得靜坐修復健康的效益,必須最少有120天的時間,方能符合天地運行規則,類似道家練氣說「百日築基」的概念。
	
在了解靜坐與神經系統後,應該對於修習靜氣的益處多少有點概念,至少能放心盤腿是有益身心,經過盤腿來導正身體的姿勢,縮短修復健康的時間,從身心放鬆中掌握身體的健康程度,這是值得討論養生家關注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