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>研究发表>信息详情
討論何事能感動你的心思
2021-04-22 浏览次数:296

討論何事能感動你的心思

感動在生活中屬於常見的行為。人為何會感動不已!甚至痛哭流涕,欲罷不能!這個行為有很多種解釋。


人與人在熟悉的情況下,受到感動是正常的現象,那是一種尊重與瞭解的感動。若是對於外在的人事物,隨便就能發生感動,有時候是受到誘惑,愚蠢無知也會感動,不可混淆而論之。


人的感動有時候是一種渴望!因為內心的需求,看到了自己欠缺的,所以會感動。有時候說是真心的感動,那是屬於一種似曾相似的經驗感動,就是同理心了。


人沒有感覺就不會動心,任何人都會受到周遭人事物的感動,譬如悲憫心重的人,看到比自己遭遇悲情的情景,就會心生憐憫而有感動。人有時候感動自己要比感動別人難,尤其是活在無憂無慮且受到呵護有佳的家庭者,根本就難以感受到別人心理的苦楚,又如何能感動呢?


我發現信仰很依賴者,他們最容易感動了。因為內心有很深的渴望,希望能獲得到垂憐與庇護,所以就特別的依賴,及容易受到外在變化的感動。群聚人潮時的活動,最容易感動人了。有人說群聚有一股莫名的力量,在群體中不論對錯,只要氛圍對上了,參加者就會感動在心裡。


對於經營愛情來說,容易感動的人,就較為吃虧了。因為感動而喪失理性的判斷,尤其是在有感情的基礎上,感動就無法分辨是非,就算是對方所有都錯了,同樣無法提出對的想法來調節彼此的關係。世間不少婚姻是後悔的,當初的感動決定,造成了悔不當初!


有些人書讀得越多,就越不容易感動。因為知識矇蔽了人性該有的行為,過度的壓抑自己的情緒,或凡事都得經過三思的行為,反而容易造成寡情寡義,不容易動情,也不想與人義氣相挺,那就更無法感受到人性該受的酸甜苦辣。


某些人太渴望他(她)人的關心,所以懦弱也容易表現出令人感動的行為。但這種行為不值得讚賞,小孩或老人的某些行為,就是基於這樣心態而有的。


許多專家都想要做到有感動他人的方法,譬如上台演講,或在舞台上如何感動聽觀眾?人是要幽默或風趣,或是內涵豐富能感動人呢?或是重視在外在形象打扮及舞台的包裝?我孤陋寡聞的認知,認為這些想法都是短暫的,感動分有短暫與長效型,就像吃藥那樣,吃下去暫時有效,不用多久就沒用了。一時的風光,經不起長期的維持,那是屬於短暫型的效益。感動人心,具有啟迪人心的感動,那才是長效型的良方。


當然只想著感動別人,或專為銷售意圖而感動客戶,那是屬於生意的手段,在客戶購買回家後,有沒有後悔是關鍵?結論是決定你感動的成果。倘若為了銷售而感動他人,結束買賣關係後,買家有後悔交易後,就是盼你死刑了,那麼這個交易就是徹底失敗了。


世上任何人事物的來往,都有著一股冥冥的緣分,有時候感動也是因緣促動,沒有緣分根本就啟動不了感動的心思,所以結果如何就不用太過計較了。與有緣人分享,希望對您的感動不是太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