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皇寶籙章
未探討正文「九皇寶籙」的開端之前,首先介紹恩師鐘義明老師著作《玄空地理叢譚》第一輯卷二「變易」「九星」的解說,此篇對九星有高深的卓見,就此借花獻佛,節錄作為學習「九皇寶籙」的補充教材。
九星乃七星加輔、弼星,上應北斗屬於天象的學問。『星經』云:「北斗星謂之七政,天之諸侯,亦為帝車。魁四星為璇璣,杓三星為玉衡,齊七政。斗為人君,號令之主,出號司令,布政天中,臨制四方。」『紫微垣圖』
依據北斗星,魁杓斗指的運轉配置,主導地球四季的變化現象。表示斗杓變化位置,操縱著地球萬物的生命,因此本經所傳修道的頭部九宮,亦有如此相同的道理。九皇的地位,如同九個開關,分別主導著人體生命的變化,這是內玄經傳授的重要主題。
恩師說:按,北斗七星(九星)在紫微右垣之外,文昌六府星之左,是七政之樞紐,陰陽動力之根源。紫微垣居於天頂,我國以之為宇宙天體之中心,比喻為人間的皇城,政治中心。其中心一星名「太一」即極星、「太極」。
又說:北斗七星與太微垣的南斗相對,在中國的堪輿、占星、命學方面佔重要地位,七星加輔、弼二星為九星。我國古代以之為日、月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(七政)之樞紐,並含有各種功能,列表說明之。
| 數 | 斗星 | 河圖 | 洛書 | 古 名 | 所 主 事 項 | 
| 一白 | 天樞 | 水 | 水 | 照中勳令「天蓬」陽明貪狼大星 | 為政星,主陽德,天子之象。在斗司權,在數主禍福,化氣曰桃花。 | 
| 二黑 | 天璇 | 火 | 土 | 英明集華「天任」陰星巨門元星 | 為法星,在斗為暗星,在數主是非,化氣曰暗,不明、口舌之事。為女主之位。 | 
| 三碧 | 天璣 | 木 | 木 | 通玄須變「天柱」真人祿存真星 | 為令星,象人,在斗司爵,掌爵祿,在數司貴壽,有解厄制化之功。化氣曰祿,主禍福財祿。 | 
| 四綠 | 天權 | 金 | 木 | 總承符元「天心」玄冥文曲紐星 | 為伐星,主天理殄惡,每伐無道,在斗司文乃文魁之首,在數為能文之士,化氣曰科甲,司爵名祿位。 | 
| 五黃 | 玉衡 | 土 | 土 | 執慶剛昱「天禽」丹元廉貞綱星 | 為殺星,主中央土,為殺將,助四方殺有罪。在斗司品秩,在數司權令,化氣曰囚,又為次桃花。 | 
| 六乾 | 闓陽 | 水 | 金 | 大益樞京「天輔」北極武曲紀星 | 為危星,主天倉百穀樹糧。司財,在斗為財祿之官,化氣曰福,主福祿。 | 
| 七赤 | 瑤光 | 火 | 金 | 凝華好化「天衝」破軍關星 | 為部星或應星,主統帥兵事,兵戈殺弒。在斗為殺氣,在數為耗星。司禍福,為夫妻、子女、僕役之主。 | 
| 八白 | 洞明 玄戈 | 木 | 土 | 陽楪孚慶「天芮」左輔大道星 | 為佐斗助星,帝極左府,施行善令。在斗司令,在數主文貴,化氣曰助,為顯達之官。 | 
| 九紫 | 隱光 招搖 | 金 | 火 | 陰襲大衍「天英」右弼大道星 | 為佑斗助星,帝極右弼,佐司制令。在斗司令,在數司官顯,化氣曰助,為忠良之官。 | 
從表格詳細的解析得知,經文後記的解釋,說「右九皇,九夫人,應感寄星,因光示妙,隱末歸源,萬品多端,不離乎九,是故次第,陰陽相對,欲存神佩圖,供養禮拜,思想見真,以求所願。」妙哉!恩師對天文地理的精通,籌集古今相關圖書,籌集列出這樣詳盡的內容,感恩不盡!對本經解說上增添不少方便之處。
九皇配用夫人,以表陰陽相對,如易先後天卦體用兼備,借用九星的名詞,說明「內玄經」修道的定義,這是古人隱藏仙家的秘訣。欲解內玄之理,若非精通天文諸學理則,還真是難以深入其中,探得其玄文之解。
按九皇之說,近似人之頭部,主導身體的行為。按此理假設人頭部計有七個開關二個輔助器,共為九個。陰陽配對,陽屬能見的開關樞紐,亦為天運之數;陰是對應傳導的輸送器,相應人體的生炁之數。每一個開關組織,皆有司管輸送的部門,對應操縱身體機能的系統,這些開關佔著絕對性的地位。這裡對九個開關的作用功能簡介,乃是入門前的重要環節。
在古文明時期,對天上日月星的認知,蓋以神名稱呼,或許是太微妙,當時無法運用精密設備來探勘講解,所以一概以無形不易見之「神」來稱呼它。這方面能從較古老及偏僻部落的宗教習俗中得知,包括中國文化道家的思想,也深具如此的風格。
後來,這方面的學識發展,民間不見專門傳承研究者,主要原因是被官方給禁止!因而古老天文學結合在修道高深修養學問中,至今幾乎可以說已經斷層傳承。據《雲笈七籤》中『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』說:「混元者,記事於混沌之前,元氣之始也。元氣未行,寂寥何有,至精感激,而真一生焉。元氣運行,而天地立焉。造化施張,而萬物用焉。混沌者,厥中惟虛,厥外惟無,浩浩蕩蕩,不可名也。廣大之旨,雖典冊未窮,祕妙之基,而玄經可見,古今之言,天一十八家,爰考否臧,互有得失,則蓋渾天儀之述,有其言而亡其法矣。如蒙莊逍遙之篇,王仲任論衡之說,山海經考其理,舍列禦寇,書其清濁,漢武王黃道,張衡銅儀,周髀之書,宣夜之學,昕天安天之旨,晁崇姚信之流,義趣不同,師資各異,所以虞喜虞聳劉焯葛洪,宋有承天,樑有祖暅,唐朝李淳風,皆有述作廬江句股之術,釋氏俱舍之譚或託寓詞或甲浮說,若夫定兩規之分次,明二道之運行,經緯不差,上下無爽者,渾天法耳。」當時天文學剩下的資料,卻欠缺實際推演的方法。目前的天文學與修道學亦是分開發展,甚至分門別派相遞轉傳開,不像當時道家仙宗的理論基礎,必須二者兼修有得,這是現代不及古代之處!
本經借用修道的經典,隱藏「天地人」一貫之高級生命學說。這不是古人故弄玄虛,而是觀察天地真正生命的大發明,綜合「天地人」為一體的觀念。九皇寶籙中「因光示妙,隱末歸源」,循宇宙自然之道,指出生命奧妙知本元。藉由星球光體的現象,觀察自然日月及北斗星位的反折射運行,顯示出宇宙大地光明之間的微妙,道理好比現代發明電力發光一樣的偉大。若是舉用身體功能作研究,那麼星球的光,借用太陽的運作,類似人體能量光炁,藉由頭部的機制運行,就是生命神光動力之本。體內構造五臟六府的器官組織,就好像各部門的機械系統與人心神相通互發其用。
宇宙法則,那北極七星對應地球的變化,類似腦部對應身體器官互動的行為。在過去未發達的世紀中,能夠對身體有如此詳盡的研究,您說仙家論述之理,哪有比不上現代科學及醫學家的高明呢?然,經文指出「隱末歸源」探討生命的究竟,這樣的偉大精神文化,就是中國道家神仙的至理妙境。
在研究本經之前,曾經幾次的反覆思惟,唯恐錯解經意,有污衊聖賢串改經典之罪嫌,並且唯恐誤導後學來人。為此,屢次向祖師爺前,作過幾次的稟告,盡量收集相關的資料對照,希望盡己淺學薄力,主以個人體驗的心得,作為解釋的方向,若有過失錯解之罪,蓋由個人承擔,不必牽連他人。
九皇寶籙七元九星修法,詳記於《上清天關三圖經》之中,欲修河圖內玄經的法本,必須結合其它經卷,尚有《上清迴神飛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經》、《上清化形隱景登昇保仙上經》、《上清迴耀飛光日月精華上經》、《上清素靈上篇》、《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》、《雲集七籤》等。綜合以上經典中的排列說明,其實本經還不算是完善的修法,其被運用演化的範圍,包括所有後來的祭祀道術科門,無不引用氣運理論;因我研究內玄經的啟發,來自於『茅山誌』的指引,傳承茅山本宗的宗師弟子,務必懂得《內玄經》,及《登真隱訣》,以及『上清宗』派傳承的經典。然而,現在著手整理研究發現,茅山本宗的傳承真早已斷層,若非祖師爺傳授心法的因緣,配合此二十年的體驗,我想未必能有體解『河圖內玄』的啟迪,僅此,復恭敬地向,歷代傳承的仙宗聖賢致敬,聊表虔誠清靜之寸心。
從內玄經的延傳至今,輾轉與相通的九星學,卻演變流傳江湖術士謀生的數術,對於運用修道上的說法,早已不見真傳!所以欲從此釋解修道之理,的確有它困難的地方。
內玄經從北斗七星加上輔弼為九星,隱藏皇夫人互為表裏,隱諱教導人認識生命的身心架構。並藉以觀察北斗星與地球的關係,講解修道長生的秘訣。載錄鐘恩師說:「尊星和帝星是天上最貴的兩顆星,名「天河轉運」,蓋以四星遞轉,如磨之轉運也。尊星為北斗。帝星為南斗、玉清為西斗、玉印為東斗。以南北為正,東西為傍。」北斗司宇宙之主體,如人神主宰,領導身體的一切行為,因此仙宗道學發明論述,若能貫通人之精氣神達「太一」臻境,必須效法北斗與天地的關聯,則掌有脫離世間諸苦的主導權,亦啟迪一部偉大生命科學的基礎。
為使能了解經內的道理,絕對是真實無誤真理,務必熟悉北斗七星「天河轉運」的法則,亦是研究前必備的概念。
鐘恩師再舉列說明:近代思想家曹昇之教授,在「中國宇宙論」中所說的內容,與內玄經九皇說法吻合,故一併節錄提供學者參考:
載錄:充盈宇宙之間者,為基本之「靈子」,「靈子」負陰抱陽。向內運動,則創生精神,謂之陽能。向外凝聚,則形成物質。故太空不空,空即是物。佈滿太空之「靈子能力」,又必有一來源,天體之動,又必有一樞紐,眾星旋行,又必有一核心。
李按本經解靈子等同於九皇九夫人,這個靈子的東西,就是修道家專研搜尋的九皇夫人奧秘處。假設頭腦中的九個開關,類似於現代電子器具的開關,那麼找到來源、樞紐、核心,就如同找到太一開關的「鎖匙」,這樣才能轉動靈子的運作,發生電能的一切動作。
載錄:西洋天文學以北斗第一星「天樞」為核心(恩師說是北極星),中國天文學則以北極星座中第二星「太一」為宇宙中樞。「太一」星,乃創造「靈子」之原動力。李按中西不同的論點,應該是所處地區的位置差異,本經則仍依第二星「太一」為中樞。
載錄:「太一」極星與第四星「后妃」正反相錯,而生陰陽二動力,前星「太子」,又調和陰、陽二力,以輸於北斗。北斗旋轉,於是帶動天體群星,向同一方向旋行,循環不息。而各星團之成熟者,又各有核心放射能量,以帶動行星之旋行。此即宇宙秩序形成之原理。
以上節錄內容相當重要,對於九皇九夫人的配置,以及修道成仙之理,已盡極相近,亦能互通引用之。但太一與后妃的陰陽調和,輸以北斗,使北斗旋轉,帶動天體群星的位置,變動循環不已!理學上古人只能依靠節氣的循環,紀錄出它的運行法則。太一星立極的解說,在丹田宮與內玄經所言,具有異曲同工之妙。修道家運用腦部的方法,以存思、氣色、佩帶符籙、持咒法,作為開啟太一樞紐,能使北斗旋轉的道理,運用在調整生命的昇華。
現代人認識的身心作用,有唯心及唯物之論述,或道學所言完全由心神主宰動作,此心與身的互動作用,若從生理學家來看,完全由腦部神經系統坐鎮指揮,卻忽略了心神的一面,因此已經無法立足獨斷是真理。但仙宗修道的觀點理論,則講究「心物一元」的整體性運作,心物之間的互動,絕對無法分開單獨作用的,就好像人不能割掉腦袋,繼續的活下去。
觀察宇宙大地的自然法則,地球與其他行星之間的引力,就是不能有錯亂的步驟,根據古人的觀察研究,慢慢的紀錄下來。雖然年久之後,彼此稍有差池的位置移動,但經發明渾天儀的變化紀錄,始終還是遵循著固定的方向運行。有關天文曆書的資料,倒能從古代史記曆法中得知,紀錄天象的變化週期,對照人體的構造運行,這是中國祖先的智慧發明,演變成為現在的五術基礎理論。
載錄:北斗古代位於乾方,是宇宙的核心、樞紐,居天頂,故先天八卦以乾為首,居於正南(立體的南方是天頂---南中點)。
頭部九宮名稱
按【登真隱訣】敘述人頭部九宮,九皇在頭部上的佈局,操縱感應天地的部位,即整部內玄經修持的重要說明,亦為仙家煉炁之旨圭。若非熟悉九宮位置,則無法進入修煉的步驟,茲此節錄九宮解說增作補充如下:
凡頭有九宮,請先說之。(註:方施修用故先列其區域)
兩眉間,上卻入三分,為「守寸雙田」。(註:對鼻直上,下際眉上,辟方一寸,卻者,卻向後也。以入骨為際,骨內三分,以前皆守寸之域,臺闕,並在其中明堂止餘七分耳,既共立一寸也。中而兩邊,併列故名之為守寸雙田也。左有青房,右有紫戶,凡二神居之。)
卻入一寸為「明堂宮」(註:左有明童真君,右有明女真君,中有明境神君,凡三神居之。)
卻入二寸,為「洞房宮」(註:頭中雖通為洞房,而亦是同房之正也。左有無英君,右有白無君,中有黃老君,凡三神居之。按自此以後,並云卻入一寸、二寸、三寸者,明知猶繼眉為本,非從三分後更一寸也。人或謂入三分,始得守寸,入一寸始得明堂者,豈其然乎,令引例為據,按五辰法云,鎮星在黃室長谷,黃室長谷在人中,中央直入二分,星如綴懸於上,此則室小而星大,故餘出綴於皮上,若入二分,方得黃室者,星何得出外耶。又云直入一寸,仍辟方一寸,亦足以助明矣。且令經亦言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,豈懸空一寸之上方為天庭耶。明堂上二寸,即是帝鄉,玄宮辰星之所在耳。此皆可以為明證矣。若有能見真宮者,當知斯言之不虛也。)
卻入三寸為「丹田宮」(註:亦名泥丸宮,左有上元赤子帝君,右有帝卿,凡二神居之。)
卻入四寸為「流珠宮」(註:有流珠真神居之。)
卻入五寸為「玉帝宮」(註:有玉清神母居之。)
明堂上一寸為「天庭宮」(註:此又於明堂上於外卻入一寸之中也。非必一寸,正當明堂一寸矣。以人額既岸,故差出三分,度後洞房上,其宮前出入之門戶,猶下守寸之中間也。其有上清真女居之也。)
洞房上一寸為「極真宮」(註:上卻入二寸也。其有太極帝妃居之。)
丹田上一寸為「玄丹宮」(註:上卻入三寸也。一名玄丹腦精泥丸,玄宮有中黃太一真君居之。)
流珠上一寸為「太皇宮」(註:上卻入四寸也。其有太上君后居之。)
凡一頭中九宮也。(註:此後八宮並各方一寸,唯明堂與守寸,共方一寸,守寸非他宮,猶明堂之外臺闕耳。明堂之內,上下兩邊,猶各一寸,但南北為淺,正七分也,此九宮雖俱處一頭,而高下殊品,按第一為玉帝宮(1),次太皇宮(2),次天庭宮(3),次極真宮(4),次玄丹宮(5),次洞房宮(6),次流珠宮(7),次丹田宮(8),次明堂宮(9),此其優劣之差也。)
其明堂、洞房、丹田、流珠四宮之經,皆神仙為真人之道,道傳於世(原文印刷不清楚,故不摘錄之。),其玄丹宮經,亦真官司命君之要言,四宮之領宗矣。此一經須太極帝君,告乃與之也,亦時出授耳。
李按上文畫出表格,分從下層雙田進入。李貢銘畫表
| 頭部九宮神名 | |||
| 右 | 下層 | 左 | 上層 | 
| 
 | 雙田↓ | 
 | 
 | 
| 紫戶> | 臺闕明堂↓ | <青房 | 
 | 
| 明女真官> | 明堂↓ | <明童真君 | 天庭宮 (上清真女) | 
| 
 | <明鏡神君> | 
 | 
 | 
| 白元君> | 洞房↓ | <無英君 | 極真宮 (太極帝妃) | 
| 
 | <黃老君> | 
 | 
 | 
| 帝卿君> | <丹田宮>↓ (泥丸宮) | <上元赤子 | 玄丹宮 (中黃太一真君) | 
| 
 | 流珠宮↓ (流珠真神) | 
 | 太皇宮 (太上真君故曰靈門戶) | 
| 
 | 玉帝宮 (上清神母) | 
 | 
 | 
1. 明堂、洞房、丹田、流珠四宮皆為神仙為真人之道。
2. 玄丹宮亦為真官司命君。
3. 玉帝宮有玉清神母、天庭宮有上清真女、真極宮有太極帝妃、太皇宮有太上君后此四宮皆雌真一也。
4. 玉帝宮有說上清神母及玉清神母之別。
5. 太皇宮有說太上真君及太上君后之別。
若按照現代生理學家,對人體腦部的研究,目前還是處於研究中?如果讓醫學家看這個九宮分配圖,也許會讓他們笑作迷信!
在前面我們強調過,將九宮九皇九真看做九個開關,這是有道理的;為能解析腦部九宮不是迷信,筆者算是費盡心力,盡量蒐集相關有利的證據,以及自我體驗它的真實性,我想體驗是極為重要的環節,亦為現代科學求證的重要步驟;尤其是道家茅山的研究精神,絕對是重視驗證的。可惜!卻不能隨意用他人作實驗品,我們沒有白老鼠實驗,唯恐搞不好會有神經錯亂的生命危險!所以本經的解說非常辛苦,就好像有了理念的科學家,缺少研究室及器材的可憐!想一想,道家仙宗原本就是生命科學家,從古至今的記載典籍,廣羅生命的軌跡,就是走在研究生命的科學上,如《上清明堂元真經訣》說:「玉經上訣致五老之道,絕穀去尸,面華色童,寒暑不避,災害無傷,神仙精明,延年進紀,益壽一萬,萬限之期,當得,九琳玉液,八瓊飛精,則合終,二景天地同符。」不僅為能強身健體,驅病延生,消災解難,亦能啟發生命潛能。
載錄『玉函秘笈』云:「天地之內,氣化流行,一皆九星所主治。一曰天皇大帝、即尊星,二曰紫微大帝、即帝星,三曰北斗第一貪狼星,四曰北斗第二巨門星,五曰北斗第三祿存星,六曰北斗第四文曲星,七曰北斗第五廉貞星,八曰北斗第六武曲星,九曰北斗第七破軍星。而尊、帝二星又化為輔弼,在武曲之旁。皆高居紫微垣外,以主宰天地,旋轉造化。下施于地,化生萬物。人之生命壽夭、窮通,莫不係焉。」
按《登真隱訣》頭部九宮與傳至今之【玉函秘笈云】北斗七星的核對,亦是完全相吻合的,故按照內玄經的修道訣法,即知有掌握生命昇華的契機。
鐘恩師說:當地球繞著太陽運行時,地軸並不保持固定的方向,而是不斷地發生變化;地軸的長期運動稱為「歲差」,其速度約二萬六千年旋轉一週(有認為二萬五千九百二十年或二萬五千八百年者),每超一度約需七十一又四分之三年。
因為「歲差」的緣故,恒星每年向西移動,北斗也逐漸遠離北極。
李按查對現代天文學的計算法則,各專家們皆代代有作新的修訂。拙見人感應天地之氣,尤其是配用在身體生理的氣機運算,更需要有修正的必要。論述天星斗杓的變化方向,主導著人生命環境的變化。《枕中經》老君傳授咒語說:「子欲過度三災九厄,應作是言,我以天為父,地為母,吾居其中,常如赤子,日為功曹,月為主簿,雷公使者在吾左右,風伯雨師在吾前後,六甲執符周帀圍繞,青龍扶吾左,白虎扶吾右,朱雀導吾前,玄武從吾後,北斗覆吾頭,天罡指吾足,騰蛇在吾手,為吾滅殃咎。吾居丹房中,太一為吾偶,左三右七,戴九履一,二四為肩,六八為吾足,吾居中宮以為腹實,今勒千鬼萬神個還本鄉,當吾者死,背吾者亡,速出奔併,隱匿深藏,天丁力士,斬殺不祥,急急如律令。」咒言均按太極七元九星八卦編輯而成,故知精通九皇道主軸之理,亦能參通諸道術咒語及生命的機制發用,除此參修明理入仙道之外,絕無修證得解之機緣。
恩師說:如果把北斗柄用線延長,便會經過牧夫星座。現代的北斗比古代離開北極較遠,而且向地平線下移,在三、四千年前,則較高,且離開北極較近,因此在那時北斗應該是由九顆星組成,後來北斗遠離北極,斗柄末的兩顆星降到地平線下。李約瑟認為牧夫座的「招搖」星是其中一顆「失去」的星。它約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後離開「恒顯圈」。(節錄恩師鐘義明老師玄空地理叢譚第一輯)李按經內記載九皇星有二星隱藏之說:「第八為外輔,在北斗第六星下,相去一寸許。第九為內輔,一星在北斗第三星上,不可得見,見之長成神聖也。」儼然過去二顆星也是不易見到,除非具有特殊能力者,否則無法窺見輔弼星。
看到這裡,逐漸能夠略知天星與人的關係,為何說天星蓋管人道,就是這箇道理。經典指出若從天行星河軌道上推理,能知與人體臟腑血脈相通,自然能夠領會天星斗杓與人災福的問題。身心一體兩面,總腦部運作,管理身體機制,在未出生前屬於混沌,亦稱為先天。一旦出生有人體之後,即入後天有形有象,故身體的氣數運用法則,與其大地法則須相通,亦同時受到外在大氣的影響,產生種種的生命變化現象。
原文:可精素半幅,令廣一尺、長一尺二寸,以輕青為「本星」,以輕黑為「魂魄」,皇君夫人「服色吐氣」,依如題注。
九皇寶籙製作符籙的規矩,得以按照九皇九夫人星名位置,書寫成為符籙。傳統製造佩帶符籙的材料,精素就是細緻絲綢的編織布料,主要選用高級的絲綢布料。尺寸規格,寬一尺,長一尺二寸,書符尺寸法天地之數,不能隨便製作的。原文備載著九皇君夫人之圖像。符籙圖騰裡還有星斗,魂魄,皇君夫人之製作,分別以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,構成一幅「九皇寶籙」圖騰。
原文:師相傳,所佩圖文,悉不得題准前號,後錄書之。
佩帶九皇符籙圖,不得增添諱號及其它內容,諱號是秘密,不得隨意洩漏!亦不得任意在正反背面中填寫,各須遵照書符步驟規矩。另外準備一份書寫隱諱稱號,後錄諸書的內容如下。
原文:如法某圖號、年太歲某月翔、日時、某州郡縣鄉里、男女官、姓名、年若干歲、字某月日生「納音」,某「帝子」支屬「某嶽」、「某星」、於某州郡鄉里,山林館舍,從師,男女真人先生姓名,受「九皇隱諱」長生不死之訣,九府靈官,防衛某身,袪邪納正,同會玉帝之前,不得有違,如太玄都律令。
恭錄九皇符圖書之內容包括:某星的圖號稱呼,必須懂得推算守命的元神星名,譬如2003年出生者,守命星即是「玄冥星」,必須註明此星號;值年太歲名稱,2003年太歲癸未年,歲君魏仁及月日時辰;現在居住的地址,性別,出生年月日時,並且加註干支的納音,譬如癸未(納音木)年癸亥(納音水)月丁丑(納音水)日乙巳(納音火)時出生,主要記入出生年的納音所屬;至於某「帝子」支屬「某嶽」、「某星」的運算,皆必須熟悉禽星曜計算法,方能運算出答案填寫之。
另外,傳授師在傳授時備有「禱告詞」,恭錄隨從學習之師名、性別、地址,並有祝咒禱詞,祝曰:受「九皇隱諱」長生不死之訣,九府靈官,防衛某弟子名身,袪邪納正,同會玉帝之前,不得有違,如太玄都律令。
從書寫寶籙的內容研究,就能了解傳承道士修真,欲得本經仙宗真髓,必須參學多少的知識?難怪過去道士能有尊崇的地位,與今日真是有所差別!
若道士真能懂得填寫本疏文,那必定是屬於高功道人。至少,也能對自己或傳授的門徒,了解他今生或未來命運的概況,才能指引適合修行的方向。因,傳承道士必修六十甲子、納音、五嶽、禽星二十八宿訣、九星法等;但現今所屬學科,已經演變為五術家,專門研究的數術,道士卻多數缺乏這方面的素養。道人能具有如此素養者,至少對命理、天文學的學識涵養,能夠內外兼修洞察天地人,三才貫通學識豐富,終有道德性圓滿之機緣。
納音論述
參修道家熟悉納音的理論,納音學理是當時察覺自然科學的論述。五行納音訣法,按照天干地支的配對,推論六十納音的五行屬性,同於身心化氣之理。天干是指天道運行的空間,地支是規矩地道的時間,天地有如時空之化氣,即是納音所指的秘訣。因此修仙道家講究運用煉氣,務必熟悉五行所納音法則之理。《三命通會》總論納音說:「論六十甲子納音,本六十律旋相為宮法也。一律含五音,凡氣、始於東方而右行,音起於西方而左行,陰陽相錯而生變化。所謂氣始於東方者,四時始於木,右行傳於火,火傳於土,土傳於金,金傳於水,所始於西方者,五音始於金,左旋傳於火,火傳於木,木傳於水,水傳於土。」天地音亦氣所感動之聲音,人能說話亦同動心所發之用。音法在道學中運用很廣闊,如《洞淵九地三十六音經》及《皇極經世》最有效的作用,在改善住宅磁場所用之畾音法。
又說:「納音與易納甲同法,乾納甲,坤納癸,始於乾而終於坤。納音始於金,金、乾也。終於土,土、坤也。」又『論納音取象』說:「昔者皇帝,將甲子分輕重而配成六十,號曰「花甲子」,其花字誠為奧妙,聖人借意而喻之,不可著意執泥,夫自子至亥十二宮,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屬,始起於子為一陽,終於亥為六陰,其五行所屬金木水火土,在天為五星,於地為五岳,於德為五常,於人為五臟,其於命也為五行,是故甲子之屬,乃應之於命,命則一世之事,故甲子納音象,聖人喻之,亦如人一世之事也。」故知納音訣法,如同身心感應大地,與之相符同應化氣之理。
這就是為何造疏重視本命納音的主因,流傳至今,時下命理學運用納音法準確且廣泛。由此可見,命運旺衰貴賤,同於其所納音之氣,納者受,生命的開始,即是承受天地之音氣,涵蓋其中,既然如此,哪有仙家不講究之理。
仙道假生命音氣的運用,在修氣法中也常見;察覺天地節氣的變化,合人五色五音,創造律呂音樂的奏章,皆秉持自然大道納氣所化之妙用。
仙道家遵日期義理
續增節錄講解內玄經前,恭錄《上清天關三圖經》裡「太霄隱訣」說:「凡修七星移度之道,上招玉皇九君,玄精內照,斷塞死根,當寂心幽房,不關風塵,獨立對境,盻觀霄晨,燒香左右,散煙霞庭,精心苦念,存想勿眠。如此七年,則致瓊輿飛蓋,丹轅來迎,兆身,上登天關,塞死路於東北,記生錄於南仙,所謂南希之道,易降之真者也。夫有金格玉名,得披此道當以壬寅、丙寅、甲子、甲午、辛未、辛丑等六日。」
其高上值合之時,稱為「六會日」。高上在心之上,亦即應人之頭部。據經典記載說:「玉帝常以其日,使侍仙玉郎校定,青華東宮金格玉名,學仙之錄。是其日有勤志上徹,感啟玉帝皇者,即命北帝酆都六宮,斷絕死錄之根,記生錄於人門,移七星加於鬼門,度玄樞披天關,每當清齋苦念,注玄冥目內存,叩齒三十六通」。
欲究道家修煉擇日法,及此「六會日」之秘訣,六會日雖然只說六日,其實就是天地四方之六合會聚。必須徹底循著前說納音的理念,雖通常只知納音用於命理學較多,但學人真用心體會其理所述,即能了解箇中道理?納音是天地化氣與修道煉氣的指引秘訣。《呂純陽真人芯園春丹詞註解》曰:「進火功夫牛斗危。」註解說明:「牛斗為乃身中火候之方位,謂進火功夫,自子而發端至寅而搬運,如天之生物胚胎於子至寅而出也。《參同契》云:「始於東北箕斗之鄉,旋而右轉,嘔輪吐萌。」翠虛篇云:「有一子母分胎路,妙在尾箕斗牛女。」與此同旨,或以牛斗危為猶鬪危,而引用悟真篇,兩手捉來令死鬪之語,以發明之,是亦一說也。」從此能知往後的仙家練氣訣,欲知火候之理,非得通曉干支納音不行,亦多出自於本經之理念演化而來。
以下引用有關各法門修煉備載的吉日,若能從此多方考證修氣法則,必能領悟氣之奧妙所在。身心之合,即等同干支之配,天干如同腦部之心神,地支有如肉體及器官,故干支配有化氣成生命之象。其氣得以化生象,納音化氣屬性之理,同於身心生命之妙化。觀察自我平時的語言,若未用心之語氣,雖然有聲,卻無法與人互通,故知,心氣非二,無氣亦無音,心氣無二無別。高明依術之人,參學如一,如同神應,即是此理。初學者千萬不可嫌棄麻煩,認為科目不同,棄之不顧,或認定為迷信之說,這樣就絕對不能有修證的機緣。
又『五離解過絕死度生上法』曰:當以「壬申、丙申、戊申、甲申、庚申。五離之日。」據說此「五離之日」,為解過絕死度生之重要日期,為何修道特別提示這些日期呢?這對一般人來說,就認為是迷信之說,但對道家精通生理氣象者,則屬極為重要的練習概念。五離日數之氣,五為五行象,離是離過患之學。即是天地歸聚之數,亦即脫離五行束縛的重要氣數。
觀經典論「五離日」的記載,經說:「是時帝君,高宴景龍之輿,綠霞飛軿,從仙官玉女,周旋十天下降人間,看察學仙之人,命北帝太陰五君,齋死錄,上旨平都主筭官,推校死生簿,錄五方、五星、真皇道君,各統一方,總領諸仙,應得道者,言名「東華」,有陰罪陰過,陽罪陽過結在北帝太陰君,言名「酆都」之宮,離別善惡生死之人,是故「五離」之日,首罪於太陰,修生於太陽,落死籍於北帝,求仙於五星,每至其日,齋盛衣服燒香,入室悔過,念善存神,內思一心,注玄無有他念,帝君周行三界,神官自記,子之功,言名於玉皇也。如此五年,剋得五星真皇來降子室也。」
道家運用干支演化的秘訣,不是通常所用的選擇吉日法,以為憑選用此五日,即能消災解難?修道家藉以煉氣為基礎,善用天地五離日消災解過,以及避開死亡的日期,察覺天地正氣之交會時,就是脫離五行束縛,消除修道障礙的好時機。生命在五行中受到生剋制化的束縛,因此在前進過程上有疾病、壽夭、災難等,皆是阻擾生命行道的問題。
過去的道人修行,不像現在環境那麼方便,其實災難也沒有現在環境那麼複雜。按五行氣數時間推理得知,他們實驗修行的方法,就是習慣運用干支五行或符號的紀錄,但現在我們看起來,就是一個圖騰符號而已,根本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?還好,慶幸的是聖賢智慧高超,納入各種學理之中,傳遍記載於各經典裏,才能傳承至今。
又『帝君五願求仙上法』曰:「九月九日、十月五日、三月三日、四月八日、七月七日」為五願十會的時間,五願即是五行之精華,如人無願不能推行,所以用願生長諸神的力量,推動生命的潛能。五願與神明降世渡眾有關,神明即是五行氣化之神,神聚貫通天地之精華,故能穿梭陰陽,通於天地之間,幻化出各種不同的相貌。
按五願日具有十會之期,已經氣化降世為人所知之神明,查記載神明誕生日分別有,九月九日為甲戌日中壇元帥誕辰;十月五日為達摩誕辰乙酉日;三月三日為玄天上帝庚辰日;四月八日為釋迦甲辰日;七月七日為大成魁星辛未日。諸神明之顯化,無法脫離天地之氣數,故應氣數而有靈與不靈之期?最重要是相應於人體的炁場,彼此之間的所謂緣分之說,亦從此能推演應緣之數。
五願十會日,實為五行貫通天地(全身)的意思。五願匯集五行精萃,十會貫通天地八方之氣,故為十會氣合。按筆者考證記載干支的神明,亦有它神靈感應道交的功能,故古今天地曆法有變,須逐年修訂曆法經緯度數,當然古今論述日期,應當慎重校對無誤!拙見若循古法干支記述較為明確,尤其是仙宗煉氣之論,具有它特殊的意義,不得擅自變更之。
神明為天地精氣之所化,如人亦緣氣所化生。神明得像身形,內涵天地之化氣,神像只是祂的精神特徵,真實的力量來自於宇宙氣數。這就是為何拜神稱「誠則靈」,誠是清明意識,即能感應交通神明之道。誠心合空性之道,性空清明,心神合一,即通用於神靈之處。唯有凡人用心不專長,故訊息藕斷絲連,類似電波的輸送斷斷續續!這裡要注意,仙家不說拜鬼神的事,論述氣化之理,在求證生命科學的啟發,充分的從中體解生命的奧妙。
六會日納音
內玄經修行法門次第,記載標明有日期氣數者,有六會日、五離日、五願日。僅按已標示出干支的日期,節錄「三命通會」之納音作補充的解說:
六會日的修行功能:「其日有勤志上徹,感啟玉帝皇者,即命北帝酆都六宮,斷絕死錄之根,記生錄於人門,移七星加於鬼門,度玄樞披天關。」
壬寅:三命通會曰:「金箔金者,潤色盃盤,增光宮室,打薄須藉乎別金,描彩必假乎水力,此金甚微,非木則無所依,木以平地為主。」「金」指肺,肺氣通於皮膚;「潤色盃盤,增光宮室」,為氣滿滋潤膚色,並通於臟腑。「打薄須藉乎別金」,練氣亦有盈虧之理,當氣滿通於全身之後,身體潤色可見,此時氣不可使其過滿,否則氣滿不調反有泄,不慎者,就有高血壓、淫欲的衝動。在丹家火候則稱沐浴退火之調,「打薄」就是微調入息不用呼吸,不令過度氣盛增火,氣旺過多亦生火,所以是危險的!因此必須「藉乎別金?」就是移動達採藥的意思。但必須注意火候有老嫩的時機,故說「描彩必假乎水力,此金甚微。」藥生之時,處於少陽初氣太嫩,就必須再等待,唯有藉用水中金之力養護之。肺金生腎水,氣滿生即能降化為水。此時不能疏忽氣升降全賴龍虎是互制之用,所以說:「非木則無所依,木以平地為主。」肝屬木,木喜調達,以金為補,氣化水後,必須依循著木氣上升,但「木以平地為主」,這個平地就是胃腸了。若留意中宮達到中和平衡氣,這樣就能使肺氣滿貫六會之用,沒有任何的阻擋。
丙寅:三命通會曰:「爐中火者,天地為爐,陰陽為炭,騰光輝於宇宙,成陶冶於乾坤。」
「爐中火者,天地為爐。」如同《參同契》說:「大易、黃老、爐火者,雖有不同,但在內丹修練的運用中,卻是殊途同歸,尤其是爐火(火候),在煉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。」若舉重陽祖師說:「夫最上者,以太虛為鼎,清靜為妙用,無為為丹基,性命為鉛汞,定慧為水火,以自然造化為真種子,以勿忘勿助為火候,洗心滌慮為沐浴───。」正好可以講解丙寅火,即心神合一六會煉丹之理。
甲子:三命通會曰:「海中金者,寶藏龍宮,珠運蛟室,出現雖假於空衝,成器無藉乎火力,故東方朔以蛤蚌名之,良有理也。」
「海中金」,即是腎水中金。「寶藏龍宮」,腎氣為命門之本元,養丹不在別處,即是「珠運蛟室」,在於龍降隱藏之處。「出現雖假於空衝」,煉丹以無為為丹基,無為空性體,故舉空衝之力而現金。「成器無藉乎火力」但別忘了用心神氣的火力加工,否則仍然無法練就成丹。
甲午:三命通會曰:「砂中金者,剛行布地,寶質藏砂,真教淘洗為真,必須因人始貴,此金非爐火則不能制。」
「砂中金者」,即尚屬粗造未練成丹的呼吸氣,金丹不純,雖有亦散之意。所以粗造未達入息的氣,只能直串「剛行布地」行走在身體上。「寶質藏砂,真教淘洗為真」類似初學者,雖然有多年的功夫,但都是來硬的氣,就像練外氣功者,把氣運用於身外,只能強健身體而已!但「寶質藏砂」畢竟已經有氣功的底子;「真教淘洗為真」真能得到真傳,那就能淘洗為真,將粗燥的氣轉化為真息。但此人聽不聽呢?「必須因人始貴,此金非爐火則不能制。」練習已有「砂中金」底子的人,能否理解此道,那就看個人的造化?若能明白此金,「非爐火不能制」即須用六會爐火制化純金的道理。
辛未:三命通會曰:「路傍土者,大地連途,平田萬傾,禾稼賴以資生,草木由之暢茂,此乃火煖土溫,長養萬物之土也。」
辛未之土化,即是胃氣充足,得以化生長養萬物。表示中氣飽滿,亦是六會貫通的好時機。
辛丑:三命通會曰:「壁上土者,恃棟依梁,輿門立戶,卻暑禦寒之德,遮霜護雪之功,此乃人間壁土,非平地何以為靠,子午天地正柱,逢之尤為吉慶。」
辛丑亦土,但屬化皮膚肌肉之用。表示氣化已達皮膚飽滿,此時適逢「子午」,指上下、水火相交正氣之期,故有好消息!
綜而論之,壬寅、甲子、甲午金氣之象;丙寅火氣之象;辛未、辛丑土氣之象,皆指身體已有契機之應,故為符合六會之佳期,道人善於運用則能通神,並且能消災解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