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>研究发表>信息详情
明道篇講述四
2018-12-28 浏览次数:345

舜處深山志不移

陰陽動靜不能推,枉費精神去妄為,

 

陰陽本是空,此時此刻,除了保任下去之外,就是要隨時察覺身心的動靜,不論出現任何身心境況,都不能加以干涉?這句話稍需注意有問題?若真是弄錯前說之火候,不給予適當的治療,恐怕會有危害生命的危險!惟有,真正身心平順自然的情況下,才能說遇到陰陽動靜不能推;推就是不能急著作出干涉目前身心的功法。許多人,為此而妄加改變,認為修煉就是必須有境界,所以才會慌張隨意改變功法,或參雜過多的方法,造成終生無法成就的阻擾。

  陰陽在人體指血為陰、氣為陽;下為陰、上為陽;內為陰、外為陽;靜為陰、動為陽;外行為陽氣、內運為陰藏;表為陽、裏為陰;內境為陰,外動為陽。

 道家崇尚自然無為之學,修煉契合天地自然法則,就是那麼自然的默契修行之。因此學者必要了解一些,對道統修行基本的認識概念,王道長說:道在目前多自達,珠藏腹內少人知,顏居陋巷心常樂,舜處深山志不移,天下混然無二理,強分宗教轉支離。

 

看這道家天下之宏觀思想,可知其胸襟的偉大!天下雖大,混然是為一體,佛家云:「心佛眾生三等無差別」。若是強行分別宗教信仰的優劣,即有如支離眾生之身命。

現代人學一點技術,懂一點皮毛,就以為自己了不起,其實世間法皆是如此,您只要稍微懂得比別人多一點,或能屆時提出高明的意見,正中下懷,就是高人一等的奇人異士!這在道家的觀念裡,修道不是為了實現世間名利富貴的慾望,而是為了實行「三才合一」,貫通天地人全然的氣慨。我們看過去的隱士,非常講究時地機制,或是終生未離山中,但他的修為氣慨始終不變,絕對不會因為世人不理會他,他就灰心喪志,怨天尤人!所以說:「舜處深山志不移。」這種超越世俗價值觀的貞節情操,絕非世俗凡眼所能看懂的。

觀察天下的混亂場面!研究歷史的人,能夠尋找出千篇萬律的歷史重演,雖然古今日月同、人已非,但人心的問題,始終都是在追求虛名幻利的轉變中。癥結關鍵就在這裡?人是不見棺材不掉淚!天下之事,不是你我兩人或國與國講一講,協議書簽一簽就夠了。道家的天下觀點與俗不同,講究從人心德性的根本下手,修行個人的道德情操。因為它會影響人的視野胸襟,令私情私慾造作狹隘的私利,最後還是會拖垮其他的人。譬如國家對環境保護的不當,結果破壞大自然的氣候循環,就是一個互制牽連的實例!天下人談天下事,現代媒體的方便進步,提昇不少人的視野心胸,落實教育的觀念,從普遍增廣見聞做起,亦是改善人類生活及互動品質的基礎。

推行人類具備世界觀的理念,令人了解個人的私情,同時是社會的成本。類似現代人對家庭倫理的不重視,造成孤兒悲劇的破裂情況,心理的創傷不說,同樣是造成社會負面效應的成本。有人說,天下大亂,人心不安!亦有人認為經濟才是治國之本,我們看台灣經濟發展的實例,有沒有達到安國的效果呢?修道首先修正我們的觀念方向,經濟不安民不聊生!精神安寧,同樣有使生活品質下降的危機,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,若有野心不卒之人,便有強行食弱的危險。

這裡提到「強分宗教轉支離。」宗教家思想宗旨,基本上皆是以救度生命脫離災難為主。道是「一」生萬變,貫通天地人道之理則。但異心家則有謀求私利的野心,因此以信仰的不同理念,作為分化人心的理由,認定所屬宗教的高超獨立,這是有心人的說法,並非真正宗教家的中心主旨。

道在身中自有苗,何須尋草及燒茅,

 古云:「藉假修真」。現世修道,即是利用現有的人身,作為道之器具,任何的宗教修煉,都未離以此身作修煉?所以說:「道在身中自有苗。」這箇身體有如小天地,體內就能生長出道苗。尋草是指古代修行家采藥煉丹之術;燒茅是隱藏深山的行者,他們喜飄遊不定,深懼世塵擾亂清修,而且臨走之前,將茅篷給燒掉,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。

 若以現代人的名利心看修道人,總是以為他們怕事?自私自利只為解脫自己,其實不然!據筆者研究他們的修持理念,發覺多數是因看透人生的一切,放下名利的追逐心。但俗人卻在終生遭遇挫折之後,方能醒悟!所以說徒勞一生,「枉自培財與積金」,死時名利同樣也帶不走。


乾坤隨心轉、魂魄遂意交

乾坤日月隨心轉,魂魄精神遂意交,

 丹鼎家則以易理作為修煉的法則,說乾化坤,談天說地,指日煉月等?其實許多還是限於自己心識的轉化作用。再說,煉魂制魄,煉精化氣化神,不了此心,道亦不生,如此只是意識交織的身心變化而已?

  乾坤日月隨心轉,乾坤是天地,亦可譬喻為此身心,日月是身中精神所化,隨心轉這裡就有學問?如何令身心精神魂魄隨心意轉?這就必須假手於諸有法門的修持,都攝六根轉化成智,慢慢的從粗入細,轉化身心的作用。

知命常觀乾未畫,樂天時玩復初爻,

 

知命常觀乾未畫,乾就是天,未畫之前是指混沌無極,就是空。但需小心不能陷入頑空,那就不是乾天之前的混沌時期。樂天時玩復初爻,復卦爻象,虛盡陽生,一陽生起,亦稱為「一陽來復」。

吉凶悔吝生乎動,終日如愚樂勝胞。

 吉凶悔吝,皆出於易理說萬物運行,說明人的災難,源於渾濁清靜的動作所生。所以才會說終日如愚樂勝胞,就好像愚者,不去理會身旁的批論,快樂似小孩一樣的純真。

至道從來不易傳,一中造化達真詮,

 至道,就是三清聖境。一中,道生於一。一中就是抱元守一,類似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的道理。一中也是遵守主軸的信念,持一而能造化達到至高無上道的境界。

至道非人稱高處有盡之處。三清聖境,至道者謂之達解脫諸苦之境。『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』云:「大道玄寂,無所不在,無時不存,虛無之系,造化之根。」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元與主宰者,天地、陰陽、四時、五行等,無不由大道所化生。故知,至道無盡無邊。

鑿開渾沌分天地,劈破洪濛採汞鉛,

 鑿開混沌分天地,人出生分男女,鑿開破除妄想雜念,能入道本清靜之元,分別了知空及有等諸相。這箇劈破凡夫修行的障礙,方有採鉛汞成金丹的機會。鉛指心,汞指腎,亦即水中之火及火中之水,非外來之藥物。

由此可知,念頭一動,分出天地,化生萬物。若欲回歸本元,唯有劈破洪濛采鉛汞。老子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太上老君開天經說:「混沌之時,始有山川,老君下為師,教示混沌,以治天下七十二劫。混沌流行,成其山川,五岳四瀆,高下尊卑,乃其始起也。」

慾念未除空學道,貪心不斷謾求仙,

  道家修煉講究清靜為主。慾念未除,說什麼修道都是多餘的!尤其是貪心的慾望,若不斷貪心就想學仙的自在,那就是更大的妄想紛飛了。

  在佛教說人的慾念,有五欲貪嗔癡慢疑,亦稱為五毒性慾。

要知返本還源處,兔走鳥飛不離天。

 

修道主要是求箇真,以探究生命本元處為旨趣。古有道書,蓋以金烏、玉兔代表日月、陰陽,兔走鳥飛不離的這箇天。天指虛空體性的意思。至於境界的幻化,皆是未離於虛空的妙有幻變而生。


生死解脫、逍遙物外

得意忘言誨爾淳,學人執著轉荊榛,天清氣朗中秋月,柳綠花紅二月春,

 再次,提醒學者不能執著金烏玉兔之說,否則只有徒增障礙罷!引述中秋月圓,指為日月精血相交,致精氣之化,則可得長生之根基。所以說柳綠花紅二月春,得氣滿盈有如萬物春草生長,百花萬放之景。人之精氣神飽滿有如同樣的情景。

何必彌陀求見佛,

 

這是指持念佛號的修持法。念佛法門是佛教顯密共通修法,普利群機的大法門,亦是易懂難行難成之法。佛為覺性,佛性的圓通,見性即同於見佛。因此,觀念上不能僅為解脫苦難,而不探究根本之性,必須從外在身體力行作改變,就是性命雙修。身心是一體兩面,身體病痛日久則生心病,心病日久也會生體病。修行是身心齊修,不可能把他分開說先修心,以後再修身?所以不能只管修行,生病才去找醫院?佛是大醫王,能醫治眾生的身心病。

  嚴格說修行,就是達成身心一致的境界。過去,佛道家的修持,就曾經為此修心、修身爭論過一番,有認為修心才是究竟?亦有認定修命才是根本?拙見,認為初學就是身體健康,心情才能愉快!若是身體強壯,但心行邪道,那就是邪門外道之說。若是專心能清靜,真是心清,我想應該是少病才對;但多體病者,道家視之為有過之患!那就應該檢查自己修行觀念上的偏差處?或許是知見的少許差異?令心昏愚,導致四大失調,因此出現肉體上的警惕疾病。

 

肉體病易除,但心裡病卻是難療?現代醫學的進步,能移除肉體上的病痛,使生命垂危的情況延遲,但這絕對與修行養生的理念及目的不同。

我們先從入道因緣說起,有人為常生病的因緣入道,亦有人為人生的不如意遁入空門;門是進去了,但卻也未離時常病痛而精修不斷。修行入門的基礎,就是消除業障!業障就是障礙清淨的前提,佛教身語意三業清淨,此三業得淨為入門的基礎。佛並沒有說身心可以分開修,而是個人業力因緣不同,入道有先後,法門有方便事宜。

念佛入三昧,必須先達念佛三業清淨。但為何念佛修人,體弱多病者不少呢?因為錯解念佛當作是搬家,以前念的事,純屬世塵家庭人事與非之類,現在只是搬家轉箇念的方向,用同樣的塵俗念頭,拼命的念佛,共修拼念佛滿遍數,以多念為功德,少念就沒功德,致使多念散氣而病障。念佛用的是已經乾淨的心念,將塵俗的觀念搞清楚,放棄擾人心情的念,專心繫心於佛號上的用功。

若念佛不能先具備「坐忘」的條件,只以有求消業障、求功德、解冤親的心念佛,唯恐徒增困擾之外,業未消?人都已經先消掉了!

不須洞府去尋真,若知這箇真消息,便是逍遙物外人。

 古今修行人,皆有遍尋名山靈地高人的想法,但古人求道的精神差別很大!從吃苦耐勞的磨練來說,現代人的抗壓力,就有逐漸降低的情況。抗壓力的訓練對修道者極為重要,您不要輕視低估靜坐、念經、閉關的練習,以為都是在作什麼?自我突破難熬的寂寞、痛苦,就是需要抗壓力的養成為基本條件。現代人不懂就輕易說閉關,結果入關幾個月就病倒住院了!這是平時身心準備工作沒做好,身體要健康,心上要有點,不論是住深山或閉關,開關心思的技巧要能熟悉自如,這才能在特定的課程上,獲得預期的效益及突破性的功能。

 若知這箇真消息,便是逍遙物外人?這箇真消息的定義太抽象廣泛,除道佛各宗各派具有他獨特的訓練特性外,就連西方神秘學派也有相同之處,為求得知消息的本源,各家採取各種不同或殊勝的方法,竭盡所能,為作自我錘鍊突破。若循道家的理念來探討這箇消息,拙見凝以「消息」作為探究的方向?易曰:「君子尚消息盈虛,天行也。」又曰:「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」故陰陽往復,此消彼息,此息彼消。荀九家注地天泰卦曰:「陽息而升,陰消而降。」

 人有生有死,如同陰陽之間的消息,互有消長的對待作用。凡人在練習法門期間,就是在搞這箇身體的消息,生理諸如靜坐、吐納、動靜,皆是未離弄箇消息為目的。心理就是人心的覺受,以求心上慾望的增減;接著,就在搞身心之間的互通消息。這身心的微妙,假以修行則弄出箇氣機現象的差異後,未知真消息的人,就是拼命的追隨幻化走下去,始終離不了醉生夢死的苦海輪迴。但真得消息者,修行一路下來,終於釐清本源出處,掌握往超脫苦海的直行明地方向。這裡的物外,此物是指肉體、時空或五行的藩籬束縛,超越物質世界達逍遙無礙的境界。

不必留心擒地魄,如何著意制天魂,

 留心即是修持法門中有存思、觀想、藉假修真之方便入門道。留住心的所想、所念,使心有所想的境在,就是留心的意思。

道家以煉制魂魄為修持,地有七魄,【雲笈七籤】卷五四說「制七魄法」,稱第一魄名尸狗,第二魄名伏矢,第三魄名雀陰,第四魄名吞賊,第五魄名非毒,第六魄名陰穢,第七魄名臭肺。魄全屬身中之濁鬼。制煉之法,閉息七通,存鼻端有白氣,咽液叩齒,各七次,並且呼七魄名,畢。念祝詞,令七魄內閉,相守受制。按道法修制七魄,能使魄濁下消,尤以道士求仙,當知制魄之道。

制天魂,則有三魂之說。【雲笈七籤】卷五四『魂神』篇,人身有三魂,一名胎光,秉太清陽和之氣;一名爽靈,則為陰氣之變;一名幽精,稟陰氣之雜。若人修道欲得清陽氣,能不為三魂所制,則能神氣清爽,百邪不侵,長生可學。在典籍中記載「拘三魂法」,冥目閉氣三息,叩齒三通,存在中赤氣,使一身內外洞澈,有如燃碳之狀,覺身中有小熱,即存三魂名字,微祝之。

過去,道門極為重視煉制三魂七魄之法,亦不外乎修得充足精氣神的境界。人睡著了,心意識在哪裡啊?不用心意識操控呼吸,但同樣也能運行身心的作用。譬如人在夢中的身心功能,同樣具有醒時心意識的觸覺反應,這都是修道家必須研究的一環功課。

非心妄念難成道,絕意忘機是返源,

  入道之先,在於法門的選擇練習,但入道觀念纔是重要!故說存以非心妄念,必定求道難成!

這裡說:絕意忘機不能弄錯?斷絕意念,忘卻機境,雖然也是修持的好境界,卻非所指之已達本源,而是指引入門的方向。同時能說當您能絕意忘機時,方是具備入門的條件。

豈在推爻兼布卦,直饒得一始逢元,

 這裡也提醒當時盛行演卦象理論的行者,不要再玩弄卦象的抽爻換象,以為就是修道的根本源處,而是應該返本歸源,探究一始之道。卦象演變雖眾,但始終不離陰陽,若知陰陽之判,則進而能知復歸太極之道。

若按易理的演卦解釋,每卦有六爻,皆由陰陽所組成,卦數的生成之道,太極一是道本,二是陰爻,三是陽爻;乾九,坤六,震、坎、艮是七;巽、離、兌是八。那一始逢元,就是回歸太極點處,才是接近本源之地。

與君說破神仙理,不在三千六百門。

 修行神仙之理,不在那卦象卦爻的演變中推得,亦不在三千六百門裡!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修,道說天有三十六重高,演化三千六百門,這些門路能通聖賢神仙之道,但絕非執著在法門裡,就是提醒我們不能被現象氣機給騙了。

萬象森羅總在坤,目前無法可談論,誠心遣慾神方活,養性忘形道自存,

  講一堆的道理,修盡百千萬法門,宇宙萬象盡歸於坤,坤是指大地,亦是指肉體的小天地。這裡王道長講得太客氣了,說:目前無法可談論,誠心遣慾神方活。修道多年,講到這裡的感言,若坤門的修煉,仍然無法令心遣慾,那神氣是不可能有活躍的。最重要是「養性忘形」,養性就是順氣,氣順性方能平;平心順氣,才能神氣活躍,這才是入道的真門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