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>会员中心>信息详情
李贡铭
2017-12-08 浏览次数:3181

专业也得敬业,敬业就能懂得如何专业。这是从事技术性工作的态度,古老传统的技术,重视在于传承法脉,这就是师承的衣钵,所以技术的重心放在口耳相传之间把技术给传下去。

在台湾民间信仰传承传闻一句老话:无师不杀性。没有老师的教导技术,就提不出那种气魄与决定性,这就是老师经验传承的信念。经过老师的实际经验传给徒弟,而徒弟也确实见过老师的技术操作,当然这就能更为确认技术的价值定义了。目前国内外某些学院派也采取这样的法脉传承,不是上学院就不用老师的提携与推荐,古今师承的制度,虽然没有硬性的规定,但却是民间或某技术层级中默认的一种招牌方法。但师承也有利弊的区分,譬如一句老话说:上梁不正下梁歪。就是老师的品质程度不佳,那么徒弟的程度也好不了多少。可见老师招牌也是有层级的区别,若是不懂得将技术深入到达一种程度,不要说担任老师传授他人,就是自己的生技恐怕都得苦哈哈!

在网路服务期间,阅览无数人的命格与咨询,让人看了有更多的感叹与发现?为何人生有那么多的感情障碍,又有那么多难以解答的人生?仅是感情的状况,就有那么复杂化的问题,究竟要如何帮助有缘人化解人生的情障?这是技术本位相当重要的课题,对课题的分类与研判,必须配合个人命格与遭遇障碍的状态,作出深入性的研究,还要有效地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。最后必须有整体性的引导与后续关怀的开导,依据道统文化技术的整体性,已经包含了以上课题的程序,就是道统中常说的“法节”,法术的科仪程序。民间传道不传法节的法义,多少人仅能依样画葫芦,就是照本宣科的念经,但却少了对经典的理解与运用,以为这样就能发生功德解决困难,殊不知、或许信徒受益了,但法师却茫然无知所以然!

一个科仪的程序,从人生遭遇困难到解决方案,经典都有体系的排法与解说,看起来像说故事那样,事实上就是在教导走出障碍的观念与方法。所以了解经典与运用法则要融通,不然念念经就像唸课本,不仅无法解除障碍,还可能对信仰产生更多的疑惑。信徒如此,法师更是糊涂了。

我用相当严谨的态度探究人类感情的发展与变化,以命理学的理论作为架构,然后配合网路的实际验证,推论人生感情及各种际遇与变化的情况。运用到有缘人的辅导与化解,采取道统法术科仪的技术,给予遭遇困难者一个整体性的引导。从情障的起因至化解过程中的变化,以表面上的理解至身心灵层次的启发,让需求者能够彻底的了解潜在感情的状态,说是命运感情的情况也对,然后借由眼前情障,进入身心灵转化成为改变情障的力量。

这个力量就是法术的法力,大慈大悲诸佛菩萨及神仙,广发普渡众生的法力不是妖魔鬼怪的阴邪魔法,这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力量。但最近见到不少被辅导者的实际经验,从身心灵中启动潜在心智,在感情上的好转,不但能够扭转情障,还能转化内心对感情的无明,寻找到未来经营感情的方向,就让我心里感到欣慰了。祈愿天下有情人,终成眷属!而有缘人都能感情和谐顺心,人感情温馨且有感互动铭心,这样我愿足矣!